幞头款式很多
起初由一块民间的包头布逐步演变成衬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角的完美造型,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最后形成帽身端庄丰满,展角于动势中扩大视觉空间,使虚实动静结合,于平衡中求变化,脱戴方便,华贵而又活泼的华夏民族冠帽,因此,它能历久不变,一直流行到17世纪的明末清初,才被满式冠帽所取代。明丘浚《大学衍义补》胡寅注指出,“古者宾、祭、丧、燕、戎事,冠各有宜。纱幞既行,诸冠尽废。稽之法象,果何所侧?求之意义,果何所据?”幞头从民间实用的包头布起步,它的流行,没有法象作什么根据,也没有什么牵强的寓意,而它在中华服饰史中存在的时间竟那么悠长,这对于发掘民族服饰文化演变的规律,是能够从中获得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