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亚、北非一些伊斯兰教国家中,女子外出时要戴面纱。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女子戴盖头的风俗,那是在唐宋时代。
盖头,汉族婚礼饰物。古时候婚礼时,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被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幂蓠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汉族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
盖头是从汉代的“面衣”发展而来的,汉代已有女子头戴“面衣”的事。据《西京杂记》记载、赵飞燕为皇后,其妹妹昭仪上襚(赠礼)35条,有“金花紫罗面衣”。面衣前后用紫罗为幅,下垂,杂以他色为四带垂于背。面衣又称“面帽”。唐代初年,官女骑马者,根据北齐和隋的旧制,常多着幂蘺,王公之家也使用。妇女着幂蘺,全身遮蔽,使不与路人窥见。唐高宗时,帷帽出现,“拖裙到颈,渐次浅露”。武则天时,帷帽盛行,冥罗就“弃废不用”。再后又戴皂罗,方五尺,也称“幞头”。宋人高承认为此类幞头即宋代的“盖头”,宋人周辉也言宋时女子走上大街,以方幅紫罗障蔽半身,时俗称“盖头”者即唐代帷帽之制也。从盖头的演变发展史考察,它最初只是妇女骑马远行为防遮风沙、保护面部而制作的,后来宫中又用作妇女装饰品,以后才逐渐传到民间。
司马光在《家范》一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士大夫女子到官府争讼的情状:“蒙首执牒”,“以争嫁资”。这说明宋代女子出门戴盖头在士大夫家属中已是一种司空见惯了的现象。
南宋高宗在朝时,理学大师朱熹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和知漳州期间,见到妇女抛头露面,往来街上,下令以后女子出门必须用花巾兜面,后人称之为“文公兜”。
由于司马光、朱熹等宋儒都提倡“妇人出门,必拥蔽其面”,因此宋代妇女出门戴盖头的风俗也就日益普遍流行起来。根据宋代笔记记载,当时京城妓女出门时都将盖头背系在冠子上;替吏官贵族说亲的媒婆出门时也戴着紫背子盖头。元宵观灯,妇女是“幂首巾上街”。入曲巷酒店饮酒仍“以巾蒙首”。荆南妇女到医生家求医,也是“蒙首入门”,有的妇女身处室内仍还以紫色盖遮首:南宋未年,甚至农村少妇出门也要戴上皂盖头。宋代诗人毛羽诗赞:“田家少妇最风流,白角冠儿皂盖头,笑向旁人披得称,已遮日色又遮羞。”
由于戴盖头习俗的盛行,宋代的婚俗里又产生出一个“新品种”,即富家男女结婚前三天,男家总要给新娘送一些“催妆”礼物,其中就包括有销金盖头。婚礼举行之时,新娘便戴上盖头,而后由男家夫妇双全的女亲用秤或机杼挑下盖头,新娘于是“方露花客”。
时至今日,婚育新风如春风拂面,各地已不断移风易俗,但盖头这种迎亲风俗,仍在少数地区作为迎亲礼仪相沿用。
红盖头,红色象征着喜庆,象征着鲜艳,盖头则遮盖了历史旧俗。掀起红盖头,那份彼此人生的心跳,那种新生活的开始,那种新人相视而脉脉含情的动人时刻,总是让人动心,令人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