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剪刀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从西汉早期、到东汉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交股的铁质剪刀为主,其形制有呈“γ”字形和呈“8”字形。到宋代开始是剪刀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开始出现双股剪刀,剪刀在两股的中部用铆钉钉连,双环形把。此型剪刀一直延续使用到宋辽金至元明时期,成为剪刀形制的主流。目前我们使用的剪刀,就是从古代双股剪刀的形制发展而来。但在生活中也还保留有交股剪刀的痕迹,如长夹、镊子等应该是古代交股剪刀的雏形。
唐代银剪刀
广州淘金坑发现的铁剪刀时代为西汉早期,是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剪刀实物,自此以后,剪刀经历了从交股剪刀到双股剪刀的演进。早期的交股铁剪刀为短柄长刃,双刃并行,没有明显的刃部。制作非常简单,仅用长条形铁片弯曲而成。而到北宋时期,双股铁剪刀开始出现。这种形制的剪刀是在剪刀的两股中部用铆钉钉连,双环形把,其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交股铁剪刀的出现至少应在西汉早期,由双刀交叉而成,极为简洁。最早的剪刀直背直刃,刃与剪柄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浑为一体。其后剪刃逐渐突显,形成肩部,并由斜肩渐弧肩,刃部也由直渐弧,剪柄由扁长渐成圆形,形成变化,此类剪刀数量较多,成为中国古代剪刀的主流,其流传时代自西汉直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辽金,延续时间较长。
西汉时期的剪刀体现了剪刀较早的形制特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剪刀形制也稍有变化。
西汉早期流行Aa型Ⅰ式剪刀,呈“γ”字形。以广州淘金坑出土1件M17∶25为其代表,刃部为扁条形。到了西汉中期,山东莱西县岱野西汉木椁墓出土1件和[44]和阳高古城堡墓出土1件剪刀直背,直刃,整器细长,刀体扁平,尖端斜抹,形制较小。保留着此种形制的剪刀还有东汉中期河南巩义市新华小区出土1件和河南巩义市新华小区2号墓出土1件。东汉晚期的剪刀,河南商州市陈塬村出土1件和河南郑州市东史马村出土6件,还有山西省夏县王村出土3件和河南洛阳市南昌路出土1件92CM的剪刀,为此种形制。
到东汉晚期,剪刀已经从“γ”字形演变为交股,趋于“8”字形。形制较原始的“γ”字形有所变化,开始出现突显的刃部,刃口也逐渐增长,剪柄圆形,弧背,此种形制的剪刀出土数量最多,流行的时间从西汉中期直到金代早期还在延续,其形制仍未有太大的变化。如东汉晚期洛阳烧沟出土7件,刀体较宽,柄较细。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开始出现呈“8”字形的剪刀,如西晋时期,在山东省诸城县出土1件。到隋代,河南安阳墓出土8件,湖南襄樊市檀溪乡出土1件。唐代早期,有浙江余杭市闲林墓出土1件和宁夏固原县出土1件。到唐代中晚期,安徽南陵县出土1件,柄曲呈环状。在河北邢台市出土1件,弹压式,环柄曲,环呈扁圆形。锈蚀严重。背厚刃薄和江西瑞昌市人民公园出土1件,端部平直。到唐代晚期,有湖南益阳市大海圹墓出土1件和安徽合肥西郊出土1件。同时期还有河南偃师杏园墓出土1件,剪刀仍然保留着原始的形制。如甘肃敦煌出土1件晋代早期的剪刀,此剪刀当时在甘肃敦煌首次发现,可能是从内地传去的。
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另一种新形制的双股剪刀,即B型剪刀,此型剪刀在两股中部用铆钉钉连,双环形把。随着时间的推移,剪刀得柄部出现了从短柄到长柄,刀首从平头到尖头的变化。最后与现代的剪刀形制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