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继汉朝之后的第二个大帝国,大唐结束了前期的动荡,以一种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姿态驾驭起庞大的疆域。而有幸身处这个时代的女性,也正如她们的国花牡丹般浓艳芬芳,诗歌般热烈奔放。
尽管现如今帝国已被雨打风吹去,繁华也早已落入尘埃,但那些存于唐墓壁画中的仕女们,仍用着自己“敷粉、抹胭脂、画眉、贴花钿、贴面靥、描斜红、涂唇脂”俏丽美妆,叙说千年前的梦境。
“素面朝天”也风流
自古女性就爱涂脂抹粉,佩环戴簪,大唐的妇人也不例外。不过,仔细观察那些唐早中期壁画里的女子,你会发现她们不但喜爱胡装与男装,还喜爱素颜。永泰公主墓之《侍女图》,虽然侍女们发型多变,有高髻、单刀髻、椎髻、双螺髻、单螺髻等多种,但所有侍女的发饰、服饰均无簪花图案装饰,面部却似乎没有使额黄或妆靥,也没有耳环、手镯及金翠首饰。她们的美来自健康的肤色,青春的朝气,那是属于唐朝独有的时代气质,是只有大唐女子才具有的魅力。
说起素面朝天,就无法绕过一个人。
一千两百多年前的长安,和现在的巴黎、伦敦、纽约、上海一样,是国际性的大都会。它的街头巷尾,声色犬马,热闹非凡,要在这样一个大都会里,赢得第一豪放女的地位,自然很不简单。但是,有一个年轻女人却做到了。她就是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
大唐天宝四年(公元754年),因为唐玄宗荒唐的举动,使得这位年轻女子的一生,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已经六十岁的风流皇帝唐玄宗,硬是娶了二十七岁的儿媳妇杨玉环,还封她做贵妃,爱屋及乌,唐玄宗对于杨贵妃的家人,自然也就不会吝惜他的恩宠。杨贵妃有三个姐姐,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是虢国夫人,八姐是秦国夫人。皇上每年还“给钱百万,为脂粉之资”。可是虢国夫人生性高傲,她自恃艳冶风流,所以并不喜欢化妆。唐玄宗其实也很宠爱这位有个性的三姨,给她随时入宫拜见的特权。而她每次入宫时,别人都浓妆艳抹,唯独她却只随意浅妆就入宫面圣。
诗人张祜在《集灵台》中这样描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玄宗皇帝见惯了浓妆艳抹的美人,虢国夫人偏偏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要是对自己的魅力没自信,谁敢这么做呀?
眉间情愫谁能懂
人们常说“眉目传情”,当一个人感到喜悦和欢乐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眉开眼笑。唐人对眉毛的修饰十分重视,其它妆饰可以不施,惟有眉是非画不可的,画眉几乎成了化妆的代名词。
阔眉是唐代妇女采用的较多的一种形式。初唐时,眉阔且长,浓重醒目,眉心分开或眉头紧连,眉梢上翘或下垂,变幻无穷。盛唐后,女人的阔眉开始变短,到中晚唐时期更加明显。《簪花仕女图》中的桂叶眉,就是当时短阔之眉。盛行一时,并深深影响周围国家,日本艺伎的眉妆,就是唐时短阔眉的一种。唐宪宗时,西汉的八字眉又开始流行,只是比汉代更宽而且弯曲,受到普遍欢迎,它和椎髻、乌唇合称“元和时世妆”。白居易在《时世妆》中写道: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磕作八字低。愁容悲戚的妆容,令很多爱国诗人都认为是亡国的预兆。这样诡异的妆容,也是受胡风影响,现代人以为前卫,却不知我们的先辈美人们早流行过了。
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虹”,据说,画眉作为一种化妆方法,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此后,画眉作为女子“为悦己容”的重要手段。在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结尾也有这样描写:赵敏嫣然一笑,说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给我画一画。这可不违反武林侠义之道罢?”张无忌提起笔来,笑道:“从今而后,我天天给你画眉”。
“从今而后,我天天给你画眉”。在这样的誓言之下,世间哪个女子还能保持清醒?
面靥桃花关乎“情”
“为什么唐代女子会在她的嘴角边画两颗小痣呢?”在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时,有人对古代仕女脸上为何有色彩斑斓的“两颗小痣”而疑惑不已。原来那是古代女子的时尚装饰,往脸上贴花钿,如同笑靥一般。
贴面靥,旧说这种化妆法起源于东吴,并且记载了一段颇为动人的故事。东吴孙和宠爱邓夫人。孙和有一次喝醉了酒,挥舞如意,不小心伤着邓夫人的脸颊。孙和命令太医开药,太医说得用白獭的骨髓与玉和琥珀屑混合在一起,才能不留下疤痕。孙和于是命人用百金购得白獭,与玉和琥珀屑混合在一起做成药膏。由于琥珀屑添多了,等到伤口痊愈,疤痕并没有消失,在左颊上留下了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但却使邓夫人显得更加娇艳。那些想得到宠幸的,都往自己的脸颊上点红点。
唐代这种妆饰非常流行,唐诗中经常出现描述这种妆饰的诗句,如“醉圆双媚靥”、“杏小双圆靥”等。面靥通常用胭脂点染,也有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翠羽等粘贴而成。在盛唐以前,一般均做成黄豆般的两颗圆点,盛唐以后,面靥范围有所扩大,式样也更加丰富,如钱点、杏靥、花靥等。晚唐五代以后,妇女的面靥妆饰更加繁缛,除传统圆点花卉形外,还增加鸟兽图形,有的甚至将这些面靥贴的满脸都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