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饰也可体现出古人的宇宙观和思维状态。《易.系辞》中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在黄帝尧舜时期开始出现了衣裳,从而结束了史前那种以鸟兽毛皮来蔽体围披状态。
中国五千年神传文化中上苍付予先民智慧,知晓敬天礼佛会给人们带来好的福报。人们穿着上衣下裳式样,恭敬的祭天地、拜祖先,依天理行事,从而实现天下治。
乾坤是指天和地。人们得知宇宙自然运作道理,早晨天未亮时,而上衣其实是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上玄下黄的服制就来源于对天地的崇拜。从服饰上也可看出古人是信神敬天,信守天命的。
中国是第一个有服色制度的国家,西元前五千年左右的黄帝时期,中国崇尚单色。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出于对“周礼”的维护,把黑、红、青、白、黄定为“正色”、“上色”,并把五色与仁、义、理、智、信结合,运用于“礼”的形式中。
黄帝之后至秦汉时期,帝王们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依水、火、木、金、土之顺序,分别对应黑、红、青、白、黄五色,选择各个朝代的色彩象征。
用服色建立管理制度,律定不同的服色代表不同的身分地位,历代帝王善用智慧以不同的款式与不同的服色治理天下,即是依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之理。
周朝时又将木、火、土、金、水视为五种不同的德性,称为“五德”,历代皇帝都是承接了这种“德”运才能成为天子。五德也和五色有着对应关系,成为朝代的象征色彩。
以五德而言,夏朝尚黑,商朝尚白,周朝尚赤,秦朝尚黑,汉朝尚赤,唐朝尚黄,明朝以火德色尚赤。
朝朝代代以不同的服色定位自己的江山地位,所以服色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