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衣(di yi),是我国及周边中华文明圈辐射范围内许多国家后妃命妇等贵族妇女的最高礼服,因其衣上绣有翟鸟花纹而得名。《周礼》记载王后的袆衣,揄翟,阙翟三件最高等级的礼服上都绣有翟鸟纹,合称为"三翟"。
有关什么是翟鸟,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其为红腹锦鸡的形象。同时也有人认为,所谓翟鸟,是指一大类的野鸡。尤其以长尾者为主。
宋代皇后翟衣
从周代一直到明代,中国后妃礼服中最隆重的礼服上的典型纹饰一直是翟翚雉纹,(明亡后,朝鲜王国的王妃们继续使用翟鸟纹礼服,直到二十世纪初日本入侵。)
《周礼.天官.内司服》中记载,内司服掌王后六服,其中的最高等级的袆衣,揄翟,阙翟三种都是以翟鸟为纹,故这三种祭服合称“三翟”
其中袆衣,袆念作hui,和翚hui有关,翚,一般认为其为五彩野鸡,所以"褘衣,画翬者"。《释名.释衣服》记载"王后之上服曰袆衣,画翚雉之文于衣也"、"从王祭先王则服褘衣" 。
揄翟,(有的地方误做揄狄),但是据记载"揄翟,画摇者"其实是鹞的意思,通假,揄读音在这里应该和摇相同,但是现代汉语读做yu或者you.翟一般认为即长尾巴野鸡,"祭先公则服揄翟"。
阙翟, "祭群小祀则服阙翟" 。
在三翟祭服中,侯爵伯爵夫人服揄翟,子爵男爵夫人服阙翟,而袆衣是只有王后才能穿戴的。
所以我们在诗经中看到"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其中的"翟"就是指诸侯夫人翟衣,“玼,鲜盛貌。翟衣,祭服,刻绘为翟雉之形,而彩画之以为饰也” 。 其他还有鞠衣,展衣,缘衣,分别是在亲蚕,礼宾和筵居时候穿着。
到汉,魏晋,以及南朝宋齐梁陈,命妇朝服的名称都有变动,祎衣变成庙服,但是文饰应该还是翟文。鞠衣变成蚕服-----每年三月,皇后率领公卿诸侯夫人亲蚕礼时穿着,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但是北朝依然是完整的使用六服,-----"皇后助祭、朝会以褘衣、祠郊禖以揄翟,小宴以阙翟,亲蚕以鞠衣,礼见皇帝以展衣,宴居以褖衣。六服俱有蔽膝、织成绲带" 倒是有点奇怪。
由于开国皇帝原本就是北周的外戚,所以隋朝就因袭了北周的服制,并有所改革,其中皇后袆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 。袆衣,也就是翟衣,深青色,依然是文以翚翟,五采重行,十二等。蔽膝随裳色 ,用翟三章。大带随衣裳,饰以朱绿之锦,青缘。革带,青袜、舄,舄以金饰。白玉佩,玄组、绶,章采尺寸同於乘舆祭及朝会大事服之,这种款式一直到明代都没有怎么大变动., 三妃太子妃的大礼服是揄翟。
唐代依然没有什么变动,皇后朝服大礼服,袆衣 皇后礼见皇帝时穿着青衣,皇后宴见宾客时穿着朱衣揄翟是皇太子妃最降重的大礼服。
五代十国时候又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制混乱的情况,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在宋太祖时依照三礼图重新制定服制,承袭唐代恢复传统旧制,命妇服制基本上和唐代相同,,最隆重的袆衣,服制与前代相同,依然是深青质,织成五彩翟纹,以朱色罗縠缘袖、边,蔽膝色随裳,大带色随衣,外侧加滚边,上用朱锦,下用绿锦滚之带结用素组,革带用青色,系以白玉双佩。
宋代皇后翟衣
明代的皇后礼服翟衣,按洪武三年定制,皇后在受册、谒庙、朝会时穿礼服,皇后礼冠为凤冠,穿袆衣,深青地,画红加五色翟(雉鸟)12等(行)。
明代皇后礼服翟衣(撷芳主人画作)
配素纱中单,黻领、朱罗、彀(绉纱)褾(袖端)、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深青色地镶酱红色边绣三对翟鸟纹蔽膝,深青色上镶朱锦边、下镶绿锦边的大带,青丝带作纽约。
玉革带。青色加金饰的袜、舄。
永乐三年改为冠式是饰翠龙九、金凤四,中一龙衔大珠,上有翠盖,下垂珠结;余皆口衔珠滴、珠翠云40片,大小珠花各12,翠钿12,3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饰珠宝钿花12,翠钿12。托里金口圈一副。珠翠面花五样。珠排环一对。描有金龙纹,顶有21颗珠的黑罗额子一件。衣改用翟衣,深青色地,上织12对翟鸟纹间以小轮花,红领褾(袖端)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织金色小云龙纹。配玉色(极浅的青绿色)的纱中单,红领褾襈裾,织黻纹13。深青蔽膝,织翟鸟3对间以小轮花4对,酱深红色领缘织金小云龙纹。玉革带用青绮包裱,描金云龙,上饰玉饰10件,金饰4件。青红相半的大带下垂部分织金云龙纹。青绮副带1。五彩大绶1,小绶3。玉佩2副。青色描金云龙袜、舄,每舄首饰珠5颗。
明代的皇后礼服翟衣(撷芳主人画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