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四大名砚”。澄泥砚出于水,成于火,工艺繁复,造型古朴、色泽多变、纹理细腻、质坚不燥、温润如玉、抚若童肌,积水不涸,贮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极具实用性、艺术性与收藏性。澄泥砚的历史造型研究一文,以历史时间为顺序,对澄泥砚有历史以来的造型特征、演变历史进行了详细分析考证。 唐朝中世纪之前,陶砚居多。唐朝经济的发展,使得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发展也呈现出繁荣的态势,人们对发墨却费笔,质地不坚,墨堂易凹,稍之渗水的陶砚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使用功能的需求促进了制砚工艺的改进。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之为砚,甚工,而贮水数日不渗,世传云:昔人制此台,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絺绤滤过,碎胡桃油方埏埴之,故与众瓦有异焉。”从唐代起,人们便发掘铜雀台等三台遗瓦制成砚台。《文房四谱》中指出:“铜雀瓦砚体质细润而坚如石,不费笔而发墨,此古所重者,而今绝无。”唐人将制作澄泥砖瓦的工艺运用到了制砚工艺之中,提高改善了陶砚的的品质。烧制成了泽若美玉,击若钟磐,坚而不燥,抚之如童肤,贮墨不耗,积墨不腐的澄泥砚。
澄泥工艺造砖瓦,起于汉,兴盛于三国。南宋洪迈《容斋随笔》曾记:“赣雩都灌婴庙左有池,得瓦,可为砚。予守郡得,刓阙二角,重二十斤。沈墨如泼,其色沛然正黄。”灌婴,汉初名臣也。刘邦封其颖阴侯。江西雩都建灌婴庙,祭祀于他。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东南)之北城的西北隅建造了冰井、铜雀、金虎三台。其中铜雀台最为壮丽。《制喆寓简》:“邺台瓦,皆杂金锡、丹砂之属陶成。”无怪乎“琢之为方研,愈簿而坚,缜腻而廉密,入墨而宜笔。”自秦汉,尤其是魏晋时期澄泥砖瓦的烧制为唐代澄泥砚的创烧奠定了技术工艺基础。
一、唐朝时期澄泥砚形态造型分析
随着唐朝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澄泥砚的形式、种类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造型更为丰富、纹饰朴素典雅。其造型有箕形砚、凤字砚、龟形砚、八棱形、长方形、方形、圆形,辟雍砚、石渠砚,圈足、多足,最为常见的是箕形砚和风(凤)字砚。
唐朝初期所盛行的多足砚是由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的圆形三足砚发展演变而来的,在南北朝时,三足砚就已经开始向四足、五足等多足的形式发展,发展到唐朝时甚至出现了二十多足的砚。
盛唐时期多见箕形砚,箕形砚因其外形如同簸箕而得名,宋米芾《砚史》载“智永砚,头微圆,又类箕象。”两端翘起,一端以足支持着地,首窄尾宽,砚首呈弧形,砚面少纹饰,砚面刻折痕,砚尾有有单足、双足、楔足各式变化,砚池前深后浅,有圆底、方底两种。
风(凤)字形砚,宋米芾《砚史》曾有描述:“有如风字两足者”。砚呈“风”字形,砚首窄于砚尾,砚首或圆或方直接落地,砚尾端平而宽,底端以足支撑落地,砚面有深砚池,浅砚堂,开斜坡缺口,砚面研磨之墨直注砚池,砚底由后向前作弧形圆凹。雕琢细腻、造型凝重浑厚,为唐代中期器物。
初唐至盛唐,澄泥砚砚式有多足演变为两足支撑,砚首底端落地,砚堂与砚池相连形制的箕形砚和风字砚。箕形砚砚堂倾斜角度大于风字砚,存在磨墨不便的因素,风字砚的形制对砚堂的倾斜度进行改进,倾斜角度缩小,接近于平行状态,方便研磨。外观造型上采用了“风”字外形曲线,增加了砚形整体的优雅程度。唐代的箕形砚、风字砚是具有唐朝独特时代特征的造型,实用性极强,在砚史上,澄泥砚的发展在唐朝进入成熟完善阶段。
二、宋朝时期澄泥砚的形态造型分析
宋朝澄泥砚式形制以唐朝澄泥砚箕形砚、风字砚为基础样式,突破传统砚,大胆创新发展演绎出了多种形制样式,最为多见的是抄手砚,是宋砚的代表砚式。
所谓抄手,是一动作,即用手抄砚底,方便托起挪动。将砚底部挖空,成两墙足形,此形制使得砚自身重量减轻,同时具有稳定放置状态。砚面倾斜,砚池一端低于砚堂一端,从形制看是对唐澄泥砚的沿革与演绎。抄手砚的形制可分为:箕形抄手砚、长方形抄手砚、玉堂抄手砚,宋代以长方形抄手砚为特色。
宋抄手砚砚式延续唐朝古朴大方、素雅简练风格,延续了制砚注重实用功能的特点,延续了砚形功能分区明显的特色,砚池砚堂泾渭分明。砚足的变化是唐宋澄泥砚制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唐澄泥砚一般以两足和砚底一端为支撑,宋澄泥砚以两侧墙足和砚体一端为支撑。宋澄泥砚砚池渐浅于唐澄泥砚砚池,米芾《画史》记载“本朝研始心平如砥,一援笔则褊,故字亦褊。”
三、明清时期澄泥砚形态造型分析
明朝澄泥砚形制总体继承了唐宋庄重古朴厚重的风格,在具体的砚形、砚式上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随着制砚工艺的发展,澄泥砚的功能由唐宋时期的实用功能,向着实用表现功能同时发展,同时注重实用性、欣赏性、陈设性、艺术价值,艺术美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风格由端庄厚重渐趋于华美精致,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使用价值,到达了不曾有的标度。
清朝澄泥砚制砚工艺对于明朝,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过于侧重艺术性,而使得砚台的实用功能退却,只是一件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罢了。
明清时期澄泥砚的形制上继承唐宋时期砚的外在造型(长方形),明末清初,以端庄素雅本色见长,以淳厚儒雅大方为尚。清中期,砚饰浓重,砚式无定型,各具匠心。与唐宋砚形制区别最大之处就是明清砚再无支撑的砚足,而改为以砚的整体底为支撑。
澄泥砚,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的造型器物,是华夏民族特有文化发展演变的一个见证,各个时期砚的制式、纹饰风格,都是各个时代的文化、审美、工艺、材料、技术、需求的反映,从它走过的每个历史痕迹来看,都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研究总结历史悠久的澄泥砚制式、纹饰风格,探索古先贤制砚造型、审美意识的发展规律,对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作者: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安令梅) |